陕西榆林:坚持“高早准新实”标准 扎实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

榆林日报   2023-08-01 11:00:36

今年以来,榆林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高早准新实”5字标准,监测预警更加有效、帮扶更加及时精准。

一、站位“高”,驰而不息、压实责任


【资料图】

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将巩固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一月一推进、两月一审计、一季一点评”,确保工作推进不走样、压力传导不递减,有力推动监测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坚持系统观念,紧盯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自然灾害影响等关键指标,在守好底线的同时,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全域发展庭院经济,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坚持发展理念,统筹巩固、拓展、衔接,三者有机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高标准农田和旱作节水农业建设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群众收入。坚持精准思维,将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的精准思维工作方法贯穿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中,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筑牢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二、突出“早”,及时发现、及早干预

我市坚持“自上而下反馈风险信息,自下而上排查风险隐患”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制定了《关于实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明白纸”的通知》,将申报政策明白纸发放到所有农户,畅通农户自主申报渠道,推行“一键申报”,让农户自主申报成风险信息主要来源。目前有480余户农户通过手机自主申报困难,有效推进监测关口前移,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优化网格员队伍、提高网格员能力,实施常态化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全覆盖筛查与重点人群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排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健全行业部门联席会商机制,定期研判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依据行业部门反馈信息,下发风险预警提示,今年以来共下发6期4.8万余条预警信息,增强镇村核实研判的针对性。

三、强调“准”,分类施策、精准帮扶

监测对象确定后,关键在于帮扶精准到位,管用有用。我市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综合使用行业政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社会帮扶力量等,强化事前帮扶,把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安排产业奖补(庭院经济)项目资金1.49亿元、发放小额信贷1.72亿元,助力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优化政策清,做到因户施策,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方式,让群众依据帮扶政策“明白纸”,根据发展意愿、发展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帮扶措施,提高了参与度、满意度。同时,积极探索实践防贫保险、基金等措施,为提高帮扶成效提供更多手段。严把风险消除关,规范监测对象退出标准和程序,实行风险消除“一项否决”负面清单制度,明确5种情况不得风险消除,确保风险稳定消除。截至目前,全市近50%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

四、勇于“新”,优化方式、改进方法

我市优化改进工作方法,推行“六个一”工作法,即:一月下发一次风险提示函,拓宽预警维度;一月进行一次数据分析,注重分析研判;一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强化工作调度;一周一次电话抽查,了解真实情况;一季度对收支进行一次监测预警,关注收支预判;一季度开展一次数据质量评估,提升数据质量。每个县市区预留1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确保监测对象纳入后,第一时间落实产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杜绝帮扶项目等资金的现象。通过手机软件随机选取电话抽查、实地检查对象,确保对象选择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引导镇村将功夫下在平时,促进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五、强化“实”,严督实导、推动落实

坚持以督帮检查传导压力,以具体指导推动工作落实,督帮结合,帮助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我市组建专业督导组,常态化开展督帮,按照“四不两直”的工作方式,重点对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运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乡村建设、小额信贷政策落地落实等常态化开展督查,推动工作落实。每次督帮结束后,将问题清单反馈各县市区和市级相关行业部门,建立问题清单台账,明确整改单位、措施、时限,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定期组织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对各级各部门上报完成整改的问题逐个核查,形成工作闭环,确保真改实改,以问题整改促进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