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热点:硬核科技论丨营销话术还是真技术?扒一扒汽车上的零重力座椅

搜狐科技   2023-06-27 20:14:07

近些年的汽车领域经常听到一个词——零重力座椅,感觉现在的新势力没有个零重力座椅都不好意思把配置清单拿出来给别人看。但是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零重力座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零重力这个听起来有些厉害的前缀会让人误以为又是一个互联网式的配置营销话术,但其实则不然,这里讲的其实是一种姿态 “零重力姿态”(Neutral Body Posture),简称NBP。

零重力姿态的概念起初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针对零重力环境下宇航员身体姿势的研究中提出的。它描述了一种在零重力环境中,人体自然放松、且没有外力作用下而呈现的身体姿势。这个姿势就是刚刚提到的NBP。

因为在早期人类的太空航天器设计中,安全性高于舒适性。像双子座和阿波罗这样的早期太空舱体积很小,所以早期的航天硬件设计都是基于直立站立或乘坐的姿势,航天机组人员在太空旅行时舒适性极差,也正因如此会耗费大量的体能。

随着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NASA第一次观察到NBP是来自NASA的第一个空间站Skylab采集到的照片。他们发现,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的身体将自动进入特定姿势,关节形成特定角度,四肢处于特定位置。

后来相关部门通过记录NBP的特征,研究出了保证人类健康、安全和生产力的太空飞行系统的方法,因此后续的航天硬件系统设计都基于NBP进行适应性设计,同时将这个姿势的各个相关角度进行了参数化,以此来保证航天员在零重力环境下的安全、功能和舒适度要求。

那么这个概念是怎么来到汽车上的呢?

2005年,日产汽车的工程师发现汽车座椅的乘坐姿势对于身体疲劳程度有直接影响,因此该公司决定尝试使用 NASA的NBP作为舒适、平衡姿势的基准,以减轻驾驶者的疲劳感。

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如果将座椅型面形状复制成满足NBP的姿态时,乘员可以获得从臀部到背部的连续支撑。从而使人体肌肉和脊椎区域的负载降至最低,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动。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长期驾驶过程中的身体疲劳度也可以减少 50%。

在经过几年研发后,工程师们认为新座椅的新驾驶姿势已经尽量接近NASA在微重力条件下记录的NBP,所以在2013款的天籁车型上首次推出了源自NASA研究成果的“大沙发”。当然,或许厂商当时并没有将“零重力座椅”这个概念作为主力卖点,所以市场的反馈一直是日产“大沙发”很舒服。但是为什么舒服,可能有不少朋友今天才知道吧?

自此之后,汽车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以搭载“零重力座椅”的车型,基本也都是参考日产通过优化座椅表面使其能更好贴合人体曲线,或是改善座椅表面柔软度来减轻座椅对人体的缓冲来实现。

到了近几年,随着自动驾驶领域的兴起,行业内也开始重新对“零重力座椅”的定义进行更新迭代。例如,不单是改善座椅的支撑型面、发泡,同时也对整体座椅支撑功能进行调整,可以使座椅上乘客的乘坐的姿势、各个关节角度都可以获取更舒适的角度。具体的车型呢,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确实市面上已经销售的和即将销售的车型已经很多了。

但最后我有一个问题:怎样人体姿态以及参数才符合零重力舒适姿态,目前来看行业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毕竟NBP只是一个参考,完全照搬不太现实,因为车内与太空的低重力条件不一样。所以是不是其中的商业价值也被这个问题问出来了?哪家主机厂或是供应商来个“零重力座椅”的行业标准啊?